二氧化碳培养箱是细胞培养的关键设备,其稳定性和无菌环境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。以下是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详细指南:
一、日常使用规范
1. 开机前检查
确认电源、CO₂气源(压力≥0.1MPa)和减压阀连接正常。
检查水箱水位(如为水套式),确保覆盖加热元件。
清洁内腔,用75%酒精擦拭内壁、搁板和传感器探头。
2. 参数设置
设定温度(通常37℃±0.2℃)、CO₂浓度(5%±0.1%)及湿度(≥95%)。
启用紫外灭菌(如有)30分钟后再放入培养物。
3. 样品操作
穿戴手套,动作迅速,减少开门时间(≤30秒)。
培养瓶/皿摆放间隔≥1cm,确保气流循环。
记录放入时间、样本信息及参数状态。
4. 监控与校准
每日记录温湿度、CO₂浓度(比对红外传感器与外部检测仪)。
每周用FBS或PBS验证湿度(蒸发量≤0.2mL/day)。
二、定期维护要点
1. 清洁消毒
每周:移除样品,用无菌蒸馏水擦拭内腔,避免腐蚀性消毒剂损伤传感器。
每月:清洁(包括门封条),用0.1%新洁尔灭或过氧化氢喷雾消毒。
污染处理:霉菌污染时,需空载运行90℃高温灭菌(若设备支持)。
2. 关键部件维护
HEPA过滤器:每6个月更换或检测风速(≥0.3m/s)。
CO₂传感器:每6个月通入标准气体(如5% CO₂)校准,偏差>0.3%需更换。
水盘:每周更换无菌蒸馏水,防止微生物滋生(湿度敏感实验需用超纯水)。
3. 长期停用
排空水箱,断电前运行空箱干燥程序。
重新启用时更换所有过滤器,执行3次空载灭菌循环。
三、常见问题处理
CO₂浓度不稳定:检查气瓶压力、管路漏气(肥皂水检测)或传感器故障。
温度波动大:确认门密封性(夹纸测试)、水套水量或加热元件状态。
污染迹象:立即停止使用,灭菌并检测培养物支原体。
四、安全注意事项
避免使用乙醇擦拭观察窗(可能导致龟裂)。
高温灭菌时需佩戴隔热手套,防止烫伤。
报警功能测试:每月模拟触发超温/CO₂不足报警,验证响应速度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